记忆方法网 路逍遥 2013-09-27 08:50
接触快速阅读的朋友们会学习和训练中遇到如“视点”、“视野”和“视幅”之类的概念,并常常会处于相互关系的混淆中,有时也会分辨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笔者觉得有必要在快速阅读的学习和训练中准确区分“视点”、“视野”和“视幅”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在速读的作用及定义。
我们人的视觉机能一般是指人的视力,而人的视力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然也会直接影响着人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这对参与速读学习和训练的朋友们来说是个十分熟悉可能会容易分辨,但对没有接触过快速阅读的人们而言,由于他们对人的视力相关的两个方面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容易分清人的视力中“视点”、“视野”和“视幅”各自概念和相互关系,往往且容易搞混淆。
准确认识“视点”、“视野”和“视幅”的基本概念
概念——视点
视点一般是指人的眼睛在看物体或阅读时所看到的清晰点或称之为人的眼睛“注视焦点”,我们称之为视点。人类眼睛的视觉功能在运用时有其所注视的那么一个点,即眼睛的注视焦点,从医学和生理学的解释就是“视点”。人的视点是人眼睛的主要功能的体现,也是人看到客观世界的关键视神经器官的展现“窗口”,这个“窗口”的清晰、准确与好坏优劣一般就叫做人的视点,它是人类睹物观影和看书视觉的具体表现形式。换句话说就是人的视觉功能的实现是通过一个个视点来完成的。
概念——视野
视野一般是指人的眼球向正前方直视不动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即当人们用眼睛向正前方注视一个物体时,在不需要转动眼球的情况下,除了物体外,物体周围的景象也能看见;当我们的旁边有物体时,也不需要转过头去,只需用眼角的余光一扫,虽然看得不是很清楚,却也能知道,这种用眼睛能看到的所有空间范围即称为视野。或者说眼睛视觉能力除了视点外它还有一个视觉的范围有多大或有多宽的问题,这也就是医学理论界中称为视野的概念。视野可分为周边视野与中心视野两种,在不少的医学理论中也把周边视野称为“周边视力”,把中心视野称为“中央视力”但其含义是同一的。
概念——视幅
视幅一般是指人的眼睛视点在阅读书籍或观看物体、图像时其眼睛停顿一次所能看清内容的一个有效幅面。阅读学家常常用来指人在阅读时其眼睛停顿一次所能看清的文字、词组和句子最大限量;或者指人在阅读时的一个视点所能感知的文字范围,又称“视面”或“视域”。
阅读学专家们的实验已证明,人在未受训练前,人的最大视幅大约为一行字中三十字母组织的文字所能达到的长度大约为半行文字。每个人的视幅广度因生理条件、文化水平、阅读目的、阅读习惯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人的大脑和眼睛识别一个词和多个词所需时间几乎是相同的,因为信息数量都处于一个视幅广度之内,任何人都能经过训练充分利用和逐渐扩大其阅读视幅。
人们经过训练后在阅读时其眼睛停顿一次所能看清的文字、词组和句子最大,其视幅就大,他的阅读速度就快,阅读效率就高。在相等的时间里,视幅越宽的读者,读速越快,反之,则越慢。大家一旦明白了视幅这个道理,在阅读时或训练中就会有意识地主动扩大自己的视幅,以提高自己阅读速读和效率。
正确理解“视点”、“视野”和“视幅”的之间联系
“视点”、“视野”和“视幅”它们三者最明显的就是以人的视力为中心而互为依存的关系。
首先,人的视力必须有其清晰而准确的“视点”来帮助人看到和识别物体、图像和阅读书籍,人的眼睛没有正常的“视点”即就没有视力。有些患上散光眼症的病人没有了清晰的“视点”因而他也就不具备正常的视力。如人的眼睛健康检查就是以人的视点为基础的“视力表”进行的,人的视力好坏是以视点的远近距离和清晰度为衡量标准的。
其次,人的视力即其视点所能看到的范围也不是无限宽广和远大的,视点的清晰度也受其视野的限制,因此就产生了人的“视野”的概念,即说明人的视力是有限制和有范围的。如医学理论认为:人的视野小于10°的,把它叫做“管状视野”;小于30°的一般称为“中心视野”,大于30°而于180°称为周边视野。
其三,人清晰而准确的视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视幅。由于人眼睛本身具有的生理条件及特点制约,人的视点在看到物体、图像和书籍时一般都会有一个清晰聚焦区,我们称为视幅。如果谁人说“他的眼睛视野范围内所看到的全部对象都是清楚的!”那我们一定会认为是他是在吹牛和违背事实的夸张。事实上,即便是训练有素观察专家和阅读专家他们的眼睛视点也是有一个幅度和范围的,仅仅是比平常人宽一些大一些罢了。
“视点”、“视野”和“视幅”三者虽有联系但有不同,在速读学习和训练中分清它们的区别很重要。“视点”是人的视力中心,没有了它,“视野”和“视幅”是没有意义的;同样,“视野”是人“视点”功能的反应区域,没有了这个区域,那人的“视点”也是不健全的;而人阅读时的“视幅”是“视点”功能好坏和效率高低的量化指标,没有了“视幅”这个量化标准,是无法衡量人的阅读水平高低,因此它们三者的定位和功能是不一样的。
如人的中心视野与周边视野的区别就在于以人的眼睛注视焦点为基准的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称为周边视野。中心视野一般是指注视点周围30°范围,注视距离为1米左右的视野,这个范围内的人眼视网膜视敏度较高。当物体的影像通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时,由于视网膜中间部分感光细胞比较密集,因此物体的影像比较清晰。与中心视野相对而言,周边视野的视网膜周围的感光细胞比较稀疏,因此它一般只有反映出物体的大致影像。周边视野中看东西虽然不是很清楚,但对人来说却十分重要。有的人因为长期形成的用眼习惯或某些眼病,导致视野狭小,如同从一根竹管中看东西,这叫管状视野。
正确区分“视点”、“视野”和“视幅”三者在速读中的作用
在多年的速读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速读记忆业界的人士常常混淆“视点”、“视野”和“视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作用。
1、视点是快速阅读训练的核心。阅读快和理解记忆效率高的前提是其人的视点能够做到“清晰、准确而敏捷”地识别所看到的内容。在传统的逐字阅读中,其阅读中的视点往往只是一个字或一个词,其视幅很窄且小;反之如经过精英特速读扩展视幅训练学员,其阅读视幅就逐步扩展增大,一个阅读视点能看清15—30个或还要多一点的内容,我们称为“阅读视域”增大。其视幅已经不是一个点或一条线了,而是一个面。视幅广度越宽,其阅读速度就越快,整体感知效果就越好。
2、人的视野在阅读中的作用并不大。大家知道视野由于人的生理条件决定了它的度:即正常人的视野一般都会大于15°而小于180°的范围。对大多数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言,其视野是能够适应的,人用来看书的视野是足够用的,人在的阅读中的视野幅度是大于15°小于30°的范围,大多数人是不需要扩展什么视野就能就够适应速读的要求了。如我们在阅读图书或报刊时的识别文字很小,对视点要求本身根本不需要用那么大视野的余光来帮助,而只需要运用中心视野一小部分幅宽就足够了。
3、相对阅读而言,的确有一些特殊职业的人群需要训练视野来强化应用的能力。如驾驶员、士兵、足、篮、排运动员、杂技演员等职业人员,他们实际也有与生俱来的视野,但仍然不能适应高强度的职业和运动的需要,往往需要在训练中强化视野的运用功能。正如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视野余光的180度是每个正常人都具备的内因根据,需要的是把这种潜能训练出来灵活运用。
4、就速读而言,需要扩展和训练的是人的“视幅”而不是“视野”。
这是人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所决定其理解和记忆效率的形成特点的。如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眼睛观察能力要求其视野要宽且灵活准确,因为他们的视觉影像是较大的篮球、篮框和运动员;而人在阅读报刊和书籍等文字媒介时,识别对象就相对复杂多了而且很小,对其视点精度和准确度要求相应就更高。
事实上每个人的眼睛视点都有独特的自我调整功能,即人的视点由于眼睛生理特性决定其会有大有小的变化和调整。如你在需要看电影时,你的眼睛视点就会调整得与银幕一样大,当你需要看清一本八开、十六开甚至三十二开大小书籍的文字时,你还需要扩展自己和视野才够用吗?显然不是。这时你需要扩展的是自己视幅,即将自己的视点调整到能适应阅读与书籍大小阅读视幅范围,再通过训练逐步扩展自己每一个阅读视点能够识别和理解的视幅内容上来。因为你用眼睛看一辆汽车一般只需要一个视点就可以一览无余,而看一页书上的六七百个文字时可能就要十个、二十个甚至还要多的视点才能够看清其所描述的内容,在这些差异中就有提高每个视点阅读视幅量的进步空间和可能。简言之:速读需要扩展和训练的是人阅读时的“视幅”而不是 “视野”。人类长期形成阅读时的视幅就很小很小,这才有通过速读训练扩展和增大阅读视幅的要求和可能。由此可见,人们在快速阅读训练时需要扩展是“视幅” 而不是“视野”。问题是大家容易混淆“视野”和“视幅”的差异。忽略了看物体、图像、影像及阅读之间的不同。实际上我们由于阅读的对象是各类报刊和书籍等媒介,其需求视野较小的特性决定了需要扩展或强化的是人的阅读时的“视幅”而不是因此会带来人们通常所说的“视野开阔”、“书上的字看得清清楚楚,还需要扩宽视幅么?”等错误观念。
快速阅读中的“视点”、“视野”和“视幅”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