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惰性思维”
记忆方法网 路逍遥 2017-06-15 18:57
中国人的思维是具有惰性的。它不追求细节,不考虑推演,不重视过程。中国人注重根源和起始,那是事实的头儿,却并不是思维的头儿。可能有人会说,汉代的经学清代的朴学总不是惰性的吧。但是穷经之劳并非思维之勤,它是静态的,不是活跃的。思之勤是针对于思的每一个细节的演变,无一遗漏,极尽完美,它要落眼于人,而不是文字。
中国人重视简,轻视繁,所以才有了惰性。由繁入简是非惰性的,而直逼简化就是惰性的。惰性思维跟当前的后现代是很容易对话的,因为他们都是将深度削平,追求平面和无序。结构被擦拭无迹,犹如筋骨被抽取后抛入江水而去。中国精神中风骨之提倡是一种简化,而至意境之提倡亦是一种简化。一切从简的思维使中国的知识体系也呈现出综合性的一体化。而这对于传承来说就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所以悟成了唯一的方法论,而这个悟是不做任何文本化的。
我们绝不能因为当代西方的非理性潮流而沾沾自喜,的确有很多人这样。他们无知地说,西方人建立了那么庞大的体系,那么繁复的概念,到最后还不是土崩瓦解,还不是从东方思维中获救了吗?可在我看来,那大厦的曾经耸立的时期是辉煌的,而正因为它的辉煌,在它瓦解时显得更加气势磅礴!我不是在这里崇洋媚外,而是真切地看到我们的知识体(不仅是科技,更重要的是人文)的确有问题。我们的思维结论可能与他们一致,但是我们的思维过程却被简化了,而一个被简化了的思维方式是很容易被简单化的。
中国的概念,准确地说是理论话语,是从体验中来,是自下而上的生长。而西方的概念是从思辨中来,是自上而下的延伸。但并不是说两种理论的两个路径不可能有汇合的交点。
我们的理论应该做这样的改造,就是一方面继续体验着一切现存的思实践,继续进行着(主要是通过悟的方式)自下而上的理论总结,提炼精神;另一方面,将这些话语再做一次自上而下的思实践,尽可能的找到它们的结构和体系,将主要概念串联成一个合乎逻辑
中国人的“惰性思维”相关文章:
富翁的思维方式:注重长远思维
如何激发自己的思维潜能
人类到底有多少思维?
CEO思考法: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