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方法网 路逍遥 2010-04-21 19:18
1、目前,研究记忆方法的人很多,但多数是在记忆的敏捷性上下功夫,结果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本书的方法,不但注重记忆的敏捷性,而且注重记忆的持久性即记忆的牢固性,力争一次成型。有些记忆内容采用本方法去记,可能开始感到费点儿劲,但从长远考虑还是非常合算的。
2、集中注意力法 有些学生上课不专心,老师为了启发大家认识注意力分散的害处,给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大家每天多次走过教室右侧的楼梯,那么,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楼梯一共有多少级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举手.老师接着说:"你们虽然每天几次走过楼梯,但由于走时没有留神注意,所以记不得有多少级.同样道理,大家每天听老师讲课,但如果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照样也记不住.生活中不仅有'熟视无睹',也有'熟闻不记'啊". 聚光灯的灯光能照得远而且亮.记忆也是一样,只有集中注意力进行记忆才能记得住,记得牢.可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集中注意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注意力能否集中,关键在于我们对该事物有没有产生强烈的兴趣.
3、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如“Tiger”,可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
4、多咀嚼可增强记忆 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研究表明,咀嚼口香糖有助记忆。对比实验发现,嚼口香糖者在记忆力测试中胜过不嚼口香糖者。研究人员认为,嚼口香糖时不断的咀嚼动作加快了心脏的运动,增加心脏向头部供应的血液量,从而促进大脑活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同时,咀嚼促使人分泌唾液,而大脑中负责分泌唾液的区域与记忆和学习有密切关系。而在2年前,日本岐阜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做出了类似的发现,咀嚼会刺激脑部主管记忆力的部分。脑部的海马趾细胞,也就是管学习的部分,会随着年纪渐大而衰微,短期记忆力也会衰退。日本研究人员用扫描方法,发现咀嚼的动作或下巴的张合,可以增加海马趾区内的细胞活动,防止其老化。他们对老鼠做了实验发现,牙齿拔掉的老鼠,在同样老化的过程中,记忆力不如牙齿完好的老鼠
5、闭眼记忆法
有的人在记忆过程中,喜欢闭一下眼睛,这样的效果似乎比较好。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是一样的道理,人获取的信息80%来自于视觉,决定了人的心理能量也大部分消耗在视觉上,当我们闭眼的时候,抑制了视觉,就把精力集中在了记忆上面。
6、组块记忆法 人的记忆广度为7+2,把这个记忆材料分成为7个左右的小材料去记忆
7、、协同记忆法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以前所学过的溜冰、舞蹈、画画之类的与动作相联系的内容最不容易忘记;诗词、歌曲等吟唱的内容次之;光用眼睛看过的书籍、画报等披露的内容最易忘记。学习外语,光看不读、不写的单词,比较容易忘记,既看又读、写、用的单词,不容易忘记。其原因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记忆。
光用眼睛看的默记,是大脑对视觉符号的记忆,谓"视觉符号记忆",读、写和运动性的记忆,包含着专管运动的小脑对肌肉运动的记忆,称为"运动记忆"。"视觉符号记忆"遗忘速度较快,而"运动记忆"遗忘速度较慢,甚至终生不忘。一个会游泳的人,即使间隔几十年没有下水了,想投水自杀也是困难的。
通过小脑记住的运动动作,并不限于躯干、四肢的运动,也包括身体各局部肌肉的细微运动。如小提琴家一连串准确、持久、迅速的动作,能不假思索地再现出来,几乎成为习惯性的动作,还有书法家、画家、雕刻家娴熟、准确的动作,莫不与运动记忆有关。 运动记忆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表现为口腔肌肉运动与语言之间的联系。小时候背诵古诗词,当时尽管不懂含义,长大后仍能脱口而出,这是小脑对口腔肌肉一连串动作保持牢固记忆的缘故。学外语尤其应该利用运动记忆这个特点。
有经验的教师都强调语调感,而语调感的养成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腔和喉部肌肉的运动。 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朱熹在《训学斋视》中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苏东坡养成了抄书的习惯。他的抄书,往往不是为了积累资料,而是为了加强对书的内容的记忆。
记忆法再推荐相关文章: